2016年初,“达鹏创新工作室”在沧北养护工区主任回达鹏的牵头下创建。说起建立工作室的初衷,回达鹏讲到:“那时我们的想法特别单纯,就是想着集合大家的力量去解决一些养护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难题,比如清扫车轮胎经常被扎的问题。”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王队,清扫车的胎又破了,记得给我们留饭。”中午食堂开饭时间到了,维修队长王锦收到队员王伟的信息后无奈苦笑了下。一个月来,他已记不清清扫车是第几次被金属物扎破胎了。维修队也曾经进行过改进,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效果并不理想。为此工作室组织工区各部门的技术人员几经周折,最终研发出自动升降吸附装置,至此破胎问题很少发生。
此后他们又一鼓作气,“裁割器”“改进型扳手”“逆变器”“推雪板”“固锁器”等创新产品陆续开始试用、推行。其中尤以路面贴缝机、车载式绿篱机最为突出。
2017年,“路面贴缝机”平均每机每天可完成1000米以上的贴缝作业,相当于一机顶五人用,被评为“河北省职工优秀创新成果”省高管局“十佳创新成果”。2018年,又升级改造为“电动路面贴缝机”,入选省高管局“全面创新、全员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平台推广类任务清单,被评为“十佳转化创新成果”。
2018年,“车载式绿篱机” 适用于高边坡杂草茂盛路段除草,有效提高除草效率,于当年获省高管局“十佳创新成果”荣誉称号,并入选省高管局2018年创新项目清单。
再后来工作室不再拘泥于机械设备的改进、发明,他们把视野扩大到寻求更好的养护管理模式上,“电子巡更系统”“岗前动员安全上路工作法”“‘一讲、二拍、三查’工作法””安全生产口袋书”等创新举措的出台,使养护创新之路“节节开花”。
一直以来,达鹏创新工作室始终坚持创立之初“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信念,工作室创立四年来先后共完成35项创新成果,取得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评为“十佳创新团队”“第四批河北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办公室”。
做培育职工成长进步的“孵化器”
工作室创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储备后续发展力量。职工们只要有创新想法,都能得到工作室的支持和鼓励。
“虽然大家平时工作都十分忙碌,但只要有时间都会主动凑到一起研究下今年的创新项目,寻求可行性方案。每项创新产品的成功研发背后都有着职工们的辛勤付出,现在已有多名职工成长为工作室的技术骨干并获得多项荣誉。”回达鹏说起职工的成绩是如数家珍,孙树利“第七届河北省金牌工人”“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并作为代表在“大学习”活动中发言;刘凯“十佳养护工”“养护骨干之星”……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工作室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如何激励更多职工充分发挥自身才能,主动参与创新,形成全员创新的氛围,还真是费了不少心思。”回达鹏说,这就像是“摸着石头过河”。
后来,合理激励机制出台,再后来,因参与的创新项目取得实用新型专利,助力工作室成员刘凯与处机关两名拥有养护技术的职工被评为助理工程师职称,使他们实现了从技术工到工程师的跳跃式成长。通过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越来越多的养护人才扎根实践,破解难题,奋力攻关,一展作为。
“如今的道路养护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清扫、补坑、种树,而是被赋予更多的内容,比如生态、环保。而工作室的创立既顺应了科技发展的潮流,又满足了高速公路发展和职工成长的需要,不仅解决了养护一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保障道路畅通的同时还可实现养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回达鹏清醒地认识到。
微信公众号
抖音号